400 991 0880 专家热线:13922129159
【摘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在不同期间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因此造成管理者容易在追求某一领域的业绩时忽略其他方面的业绩表现,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受损或不能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财务关键业绩指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1.避免体现单一领域的财务业绩


  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由于在不同期间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因此造成管理者容易在追求某一领域的业绩时忽略其他方面的业绩表现,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受损或不能可持续发展。


  例如当主要战略目标是规模扩张时,很多企业的措施是收购、并购和增加新业务新产品开发的资源投入。在这种扩张过程中,许多公司为收购付出了过高代价,破坏了自身价值。虽然增长是公司保持业绩的一个要素,但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良好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在面临市场或行业日趋成熟、增长率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时,对公司健康的管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获得持续的回报。另外一个例子是追求净利润带来的弊端,一些企业会计利润数据良好,但没有注意流动资金特别是现金流量的管理,不恰当的信用政策和付款期条款造成经营活动产生利润却没有产生充沛的现金。


  因此,正如知名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强调的“平衡”一样,财务关键业绩指标的制定也应从多角度多领域评价财务业绩。不论狭义的财务分析还是广义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指标的选择都应体现“全面”的原则。


2.避免只关注短期业绩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数据良好,股价上涨,这些现象尽管美好,然而并不能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健康与否,即公司是否能够维持现有业绩并在未来开拓能够盈利的业务。另外,不是所有的长期策略都能很快产生短期的财务盈利,例如新产品研发和某些工厂扩建增容的项目。所以,需要评估企业业绩的可持续性,以衡量其创造的实际业绩和潜在能力。此外,这种评估方式还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平衡短期与长期价值创造,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和投资者确定管理层的政策和公司股价是否正确。


3.避免复杂和不易达成一致的计算口径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广义财务分析,特别是当这些财务指标的结果值影响到不同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时尤为重要,要想使财务分析最终起到支持绩效管理与改进的作用,获得被衡量业绩的责任人认同是关键。在对企业深层次、分领域的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时,常常出现业务部门无法理解指标计算公式的现象,例如计算公式中涉及摊销、预提等会计概念,清晰定义指标计算口径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4.避免高昂的数据获取成本


  在设计制定财务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考虑易于获取收集数据,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的企业,财务关键业绩指标的计算常涉及财务报表之外的深层数据,还包括业务经营数据,常见的如部门人均费用,需要统计不同部门的人数这个非财务数据,财务关键业绩指标中涉及这类非财务数据越多,统计成本就越高。在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的企业,如实施了全套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组件的企业,需要考虑数据统计和采集是否需要变更erp系统功能,或者是开发改进外挂业务信息应用软件的功能,这些开发和变更系统功能的投入也是数据获取成本。尽管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但作为财务分析人员,在设计指标时仍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5.避免指标没有责任人或责任人对指标执行结果不可控


  在企业内部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财务分析中,常出现一种“共担指标”,即多个业务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共同对某指标负责,最终便易出现没有实质负责部门(人)对指标执行结果负责的情况。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缺乏责任中心的明确定位,使关键业绩指标的负责人实质对指标的执行不可控,使其承担了超出责任范围的指标,例如负责制造生产的工厂无法控制销售活动,没有销售定价和促销市场活动的决策权,却被考核营业利润。在设计财务关键业绩指标时,必须要考虑责任可控性。


  总之,财务关键业绩指标的制定应与其他kpi一样,需要遵循smart原则。

s(specific):代表具体,针对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含糊笼统。

m(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指标必须是可量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信息是可获取的。

a(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指标在责任人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实现,不过高也不过低。

r(realistic):代表现实性,指标可证明和观察。

t(time bound):代表时限,指标的完成有特定期限。


以上就是财务关键制定指标需要注意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正睿咨询业绩管理系统,帮您解决企业财务问题及企业业绩增长瓶颈。

 

 

上一篇:预算的调整的原则和条件

下一篇:高效利用时间的10大法则

关注正睿官方微信,获取更多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991 0880

网站地图